2019年将迎来建国70周年的国庆节,为庆祝这个伟大的节日,7月22日-28日,bat365手机版app教师和来自全校各学院的员工代表(即思政课实践教学展演活动获奖员工代表)一行50人,在学院汤德森书记、徐方平经理的率领下,前往全国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骨干教师社会实践研修基地(河北师范大学),参加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研修活动,重走建国路,缅怀当年革命年代的那段峥嵘岁月。
上篇:社会实践研修 理论先行
社会实践研修,理论先行。研修学习的第一天,7月23日上午,在河北师范大学会议中心一场隆重的开班仪式后,全体师生聆听了河北师范大学中青年骨干教师、学科带头人赵忠祥教授作的题为《文化自信及其在四个自信中的基础性地位》的精彩报告。这场报告由学院汤德森书记主持。赵教授从“四个自信”的形成角度分析习近平“四个自信”思想的逻辑演进过程,着重阐释了文化自信的内涵,以及文化自信同文化自觉的关系等问题;在此基础上进一步阐述了文化自信同其他“三个自信”的关系及其在“四个自信”中的地位问题。文化自信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发展中更基本、更深沉、更持久的力量,赵教授的报告促进了师生们对文化自信问题的深刻理解,更坚定了新时代中国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新道路。
7月23日下午,全体师生聆听了河北师范大学教学名师、全国模范教师朱月龙教授作的题为《关于思政课教学的点滴思考》。朱教授围绕高校思政课教学的各个环节,展开阐述了如何讲授一堂“金课”,包括对课程的总体考察、明确教学各环节要领、提升教学水平及教学效果、了解授课对象、修炼教学语言、发挥课外实践教学功能等。朱教授的言传身教使师生们受益匪浅,为今后讲好思政课拓宽了新思路和新方法。
中篇:重走建国路 缅怀先烈
7月下旬的烈日骄阳,阻挡不住师生们追思革命先烈伟人的脚步。满怀敬仰,重走建国路;缅怀革命先烈,追寻他们的足迹,感受革命年代的峥嵘岁月。
第一站:西柏坡——“我们从这里走来”
7月24日,师生们重走建国路的第一站,来到了河北省石家庄市平山县的西柏坡。1947年5月至1949年3月,这里曾是中共中央所在地,党中央和毛主席在此指挥了解放战争期间著名的“三大战役”,召开了具有伟大历史意义的党的七届二中全会,规划新中国宏伟蓝图,如此西柏坡故有“新中国从这里走来”、“中国命运定于此村”的美誉。上午,师生们在聆听了朱月龙教授作的现场教学报告《中共中央的西柏坡时期》之后,来到西柏坡五大书记雕像处,举行献花仪式、缅怀先烈,并重温入党誓词。在献花仪式上,徐方平经理作为代表整理了花束挽联。其后,师生一行参观了西柏坡纪念馆和中共中央旧址大院,重温中共中央在西柏坡的战斗岁月,遥想当年新中国成立前夕的辉煌征程。
第二站:狼牙山——五壮士舍身成仁
7月25日上午,顶着炎炎烈日,师生一行抵达河北之行第二站保定市易县太行山东麓的狼牙山,五壮士曾在此为国捐躯。1941年8月,侵华日军指挥日伪军对中共抗日根据地进行大扫荡,妄图消灭晋察冀根据地。9月25日日军进攻狼牙山,五战士为掩护主力部队撤退激战数小时,终寡不敌众,宁死不屈跳崖身亡,舍生取义。师生参观五勇士纪念馆,战士们的宁死不屈、英雄气概扑面而来;登上狼牙山顶,瞻仰狼牙山五壮士纪念塔,缅怀先烈。
第三站:白洋淀——雁翎队的抗战传奇
7月26日上午,依然骄阳似火,师生不顾酷暑,一路奔波来到保定市安新县的白洋淀,探寻白洋淀里一支神出鬼没的抗战队伍——雁翎队的抗日传奇故事。从1939年至1945年间,这支水上部队,锄奸抗敌、巧端敌人岗楼、伏击敌人包运船、截获敌人军火物资,令敌人闻风丧胆,人称“水上飞将军”。师生们渡船入白洋淀,参观白洋淀文华苑、雁翎队纪念馆,一张张老照片、一片片历史资料、一件件抗战旧文物,生动再现几十年前雁翎队的英勇抗战场景。
第四站:冉庄地道——地下长城的持久战
7月27日上午,师生一行一路风尘,由保定市白洋淀挥师南下,来到清苑区冉庄镇,寻访冉庄一条地下长城谱写的又一曲抗战传奇之歌。冉庄地道始挖于1938年,在军民齐心协力下,终形成4条主线、24条支线、全长16公里的地道网。四通八达的地道网,坚持持久战,出奇制胜,网罗敌人无数。师生观展览、穿地道,耳旁响起一阵阵地道战之歌,将众人思绪牵绕进这座地下长城当年抗战的战火硝烟深处。
第五站: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播撒革命的火种
师生一行在保定辗转狼牙山、白洋淀、冉庄之际,7月25日下午,得空来到保定市区育德中学旧址建立起的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踏访五四新文化运动时期播撒革命火种的地方。留法勤工俭学运动最巨大的功绩是为中国共产党准备了一批最有能力的干部。在中国共产党的老一辈革命家中,有一大批是从参加留法勤工俭学运动起,投身于共产主义事业的,如:周恩来、邓小平、陈毅、聂荣臻、李富春、李维汉等。在留法勤工俭学运动纪念馆,徐方平经理、郭劲松老师等亲自为随行的同学们讲解一百年前留法革命先辈们过去的故事。
下篇:走进新时代 继往开来
追寻革命先辈的足迹,重走建国路,梦回峥嵘岁月的革命年代。备受欺辱的近代中国,在战火硝烟的革命洗礼中获得重生。七十年前天安门前的盛大开国大典,向全世界宣告新中国的成立,中国历史从此翻开历史新篇章。光阴荏苒,一去七十年,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蒸蒸日上。师生们一行离开先辈们曾经抛头颅洒热血的战场(革命历史遗址),走向新时代,来到雄安新区和正定古城(塔元庄),领略现代新星之城和社会主义新农村的新风貌。
雄安新区:中国梦之现代新星之城
7月26日下午,师生们离开白洋淀,来到十公里开外的雄安新区。2017年4月,中共中央、国务院联合发文决定规划建立雄安新区,用最先进的理念和国际一流的水准,建设打造一座现代化的新星之城。雄安新区的设立,对于集中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探索人口经济密集地区优化开发新模式,调整优化京津冀城市布局和空间结构,培育创新驱动发展新引擎,具有重大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虽然新城规划才刚刚出炉不久,但师生们从绿色电动公交、环保马路、无人超市等现代化绿色设计中还是能依稀感受到一座现代智慧城市的未来风貌。
正定古城(塔元庄):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
7月27日下午,师生们来到暑期河北之行的最后一站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正定古城(塔元庄),这也是习总书记从政起步的地方。1982年3月至1985年5月,习总书记任河北省正定县委副书记和书记,三年的努力换来正定的蓬勃发展。如今,正定塔元庄的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经济与民生共举、生态与人文同步,开创农村改革发展新道路。师生们参观了塔元庄村史馆,见证了塔元庄的蓬勃发展之路。
结束了为期一周的社会实践研修,7月28日,师生们踏上回武汉的归途。此次重走建国路·河北之行活动,众人皆感触良多,也受益匪浅。坐而论道,起而实践之。中国道路中国梦,百年春秋,万里征程。民族复兴之路上,继承前人的伟大事业,尽自己一份力,你、我、他,都责无旁贷,任重而道远。